眼下正是“三夏”备耕备种的关键时期,育秧作为水稻种植的第一环节,更是水稻生产中的重中之重。近日,崇明区首个数字化育供秧服务中心项目顺利建成并开始试运行。
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位于三星镇大平村,这里有一套水稻育供秧立体自动化流水线盘,达到全国领先水平。
走进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,水稻育供秧立体自动化流水线在一片轰鸣声中高速运转,工人们来回走动对设备进行监控,运输车也十分忙碌。“目前已接到订单6500亩,预计还会增长2到3倍。”中心负责人说道。
分盘、铺土、播种、二次覆土、叠盘,一个个秧盘“乘电梯”“钻山洞”,不到1分钟的时间,便完成了从分盘到出盘的所有流程,看着制作好的育秧盘码垛在眼前,再经运输车送至暗化室,待其发芽。
“目前中心共有2条生产线亩稻田提供秧苗。”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技术指导员龚才根说,“只需6、7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。”
据了解,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工厂化育秧区占地约10亩,总投资1800万元,共有2套水稻育供秧立体自动化流水线,采用全国领先技术,通过分盘、输送基质、精准播种、机械臂码垛等全自动化流程,大大提升育秧效率。
另外,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还打造了多个恒温暗化室,采用温湿度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,恒温在31度,湿度达到85%,在室内温湿度精准控制下,种子48小时之内便可出芽,出苗率达95%以上,实现出苗快、出苗齐、品质高,而且出苗率和成活率也大幅提高,更好地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。
这条自动化育供秧流水线的投入使用,实现了水稻育供秧环节的高效运作,与传统育秧相比,不仅缩短育秧周期,提升育秧效率,还有效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成本,提升秧苗品质。据悉,随着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的持续运作,达产后可实现年服务水稻育供秧3万亩,为崇明稻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打开崭新格局。
区农业农村委相关部门表示,该项目的正式落地,是崇明加快农业产业布局,延伸产业链,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,助力农业高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。同时,也标志着崇明在“科技+农业”上迈出坚实一步。接下来,崇明三星镇玉海棠育供秧中心将以此为基点,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,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,助推崇明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本文由:公海恒温恒湿机环境设备提供